《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岑参 〔唐代〕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 ,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谁裁青桐枝, 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译文
岷山老人头发斑白,抱着古琴两鬓苍然。
衫袖拂过白玉琴徽,为我弹奏三峡流泉。
此曲尚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风声飕飕穿过石林,好像就在窗户之间。
手指环绕琴声呜咽,琴弦进出流水潺潺。
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飘渺有如万里秋烟。
更有阳台阵阵细雨,夹杂巫山声声啼猿。
曲调幽深逗引鬼神,琴声纯净动人心弦。
楚客为之愁肠欲断,湘妃为之泪落斑斑。
是谁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红色琴弦?
琴中弹出古人乐曲,乐曲转给今人流传。
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帐且回东斋独眠。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之后。岑参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六月抵达嘉州任嘉州刺史,此诗即作于居嘉州时。
赏析
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境界悠远而又开阔。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驰骋想象,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由古曲而写及今人,自然引出诗的结尾。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惆怅而眠,写心绪的沉重,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罗山人所拨动的,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唐代诗人有许多写琴声的名篇。如李白的《听蜀僧 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三句用三个形象:松涛、流水、霜钟来写琴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开头就以卿卿我我的亲呢情话作比,接着又用沙场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孤凤等形象来一再比喻琴声。岑参的这首诗则扣紧“三峡流泉”的曲调特色,以石林夜风,呜咽流泉、楚云秋烟、阳台雨和巫山猿写琴声的凄婉动人,想象十分丰富,形象十分新奇,把复杂多变,深婉动人的琴声写得十分逼真。诗为五古,而间用几处偶句,如琴声叮咚,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3472.html《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相关文章:
送应氏原文-送应氏曹植-翻译-赏析03-10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赏析12-28
秸秆禁烧宣传标语07-05
扎心朋友圈语句03-12
暖心的早晨问候语12-03
送给媳妇的话11-09
李嘉诚名人名言说说07-17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02-19
酒店员工工作计划09-18
2024年幼儿园小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小班班主任工作总结第二学期(13篇)09-10
单位实习总结07-20
安全保卫协议书01-19
班级秋游活动策划书10-26
顶岗支教实习告别感谢信09-27
优秀国旗国歌国徽的心得体会11-21
大学开学典礼新生代表演讲稿08-23
中秋节放假调休通知08-16
心理健康教育发言稿07-20
《榜样9》观后感02-19
我是一棵蒲公英六年级作文09-2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文09-14
五年级上我的心爱之物作文优秀09-13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4-08
中国农业大学有哪些专业02-26
2025年宁夏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时间:6月28日-29日(统考)01-30
浙江文科推荐专业排名表 文科大专最有前途的十大专业排名12-31
消防安全教案10-09
班主任的评语(优秀6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