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李国利、占康)“在轨飞行的183天,我们完成了3次出舱活动、多次货物进出舱等任务,完成了多个领域的实(试)验研究项目,不少项目都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首次实施的。”神舟十九号乘组指令长蔡旭哲说。
7月9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并分享183天“太空出差”的经历与感悟。
蔡旭哲先后执行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见证和参与了空间站从建造阶段到应用与发展阶段的跨越。他表示:“每次执行飞行任务,都不是上一次任务的简单重复,而是向着更高层次的不断跨越。”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
任务期间,神舟十九号乘组以9小时的出舱时长,成为单次出舱活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乘组。
“每一次出舱成功,都是乘组一心、天地协同配合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舱外航天服工作的可靠性和中国航天科技的自信。”蔡旭哲说。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这次任务中,他们首次在轨种植了甘薯,详细记录下从发芽到收获的全过程。“甘薯长势很好,根块非常饱满,我们也特别有成就感。”宋令东说,“和神舟二十号乘组分别之前,我们还特意给他们扦插了两株甘薯苗,把这份希望和快乐传递下去。”
首次实现飞天梦想的“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以细腻的操作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整个乘组注入了新的能量。
“每一项操作,我都告诉自己要慢下来,保安全;往细做,保成功。”王浩泽表示,“能够为科学探索贡献更多的力量,让世界看到更多的女性风采,我的一切努力都变得更加有意义。”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共参与实施了88个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项目、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其中,在空间站首次开展的新实验就占了大约一半。
“目前,这些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作为一名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能够切身体会到每次科学研究的来之不易,对每一项实验都格外珍惜。“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下,我们的空间科学技术一定会不断突破,取得更多硕果。”
据介绍,神舟十九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在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神舟十九号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待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并进行健康评估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3267.html神十九航天员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 分享183天“太空出差”经历与感悟
相关文章:
弥合数字鸿沟,为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06-30
简洁的人生的经典语录36条08-02
门诊护士工作计划12-05
社区居民小组长个人述职报告11-05
试验室年终总结07-20
天然气委托书11-09
后天观后感11-22
天山天池导游词11-09
以新年为话题的作文600字02-19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01-13
最火简短元旦贺词12-31
狐假虎威续写作文12-05
2024年湖南经济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http://www.cpta.com.cn/)12-16
2024年四川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考试设置(10月19日、20日)10-14
《四季》教学设计12-05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11-13
学校期中教学工作总结07-23
无关爱情的伤感文案01-22
记事日记写作方法指导01-13
小学生国庆节黑板报内容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