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填报表要花一两个钟头,现在用‘一表通’,10分钟就完成,节省的时间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谈及“一表通”改革,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干部郭万里感慨地说。
报表数量多、涉及条线多、反复填报多、时间占用多……这曾是基层反映强烈的普遍问题。近年来,为破解基层报表负担过重难题,重庆创新推出“一表通”智能报表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痛点,重庆市将数字重庆建设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紧密结合,通过开发“一表通”智能报表系统应用,将基层量大、高频、事杂的各类历史报表整合精简后形成固定业务表,各级各部门依托业务表进行数据维护、智能上报、随时取用,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报表”。
“以前,为了采集信息,民政、残联等部门需要向镇街下发11张涉及残疾人的报表。”重庆市永川区民政局局长赵德君说。在探索“一表通”智能报表改革过程中,民政、残联等部门通过梳理业务流程,整合11张历史报表,形成1张《残疾人信息业务表》,涉及28个数据项,按照字段分权限给民政、残联和镇街使用。
“像姓名、身份证号等12项信息,由全市层面搭建的市域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中的自然人数据库下沉。”赵德君说,“而残疾类型、持证状态等16项信息,则由民政、残联等部门业务系统办理结果数据通过平台共享,基层就不必再填写和维护这类业务的表格了。”
“‘一表通’让部门能更方便地取数据、看数据、用数据,大大减少基层的报表工作量。”永川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程波韬说。如今,永川区镇街月均报表数量已经由115张减少到11张、压减率达90.4%,处理1张报表时间由平均2小时减至10分钟。
永川区的探索,是重庆市以数字化助推基层减负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一表通”已经在重庆有基层报表需求的市级部门、41个区县和开发区、1031个镇街、9892个村(社区)全面推广应用。基层报表数量、处理报表时间和参与报表工作人员均实现70%及以上的缩减,党员干部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4月,重庆市委办公厅与市大数据发展局联合发布了《“一表通”智能报表市级业务数据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业务表名称和数据元信息的分类、格式、值域等核心要素,可实现报表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重庆市各区县及部门利用“一表通”数据资源,已开发568个典型应用场景,服务群众的实效持续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2361.html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相关文章:
治愈系晚安问候语短信53条11-23
通信工程专业实习报告12-24
老年教育工作总结09-13
学科带头人汇08-21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承诺书10-29
装备保养广播稿05-08
中学语文培训心得12-28
学校教师爱岗敬业演讲稿10-26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10-24
报答话题作文400字05-08
初二元旦作文12-14
续写陶罐和铁罐的故事12-05
有于春风的拟人句12-05
2025上半青海幼儿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入口:http://ntce.neea.edu.cn/ntce/04-21
2025年安徽高级经济师报名缴费时间及费用:100元每人收取04-13
英国有什么室内设计专业排名比较好的学校?10-29
安徽2024年9月证券从业资格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9月25日-28日)10-01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23
班主任忌语07-23
面试英语自我介绍08-31
新人销售自我介绍简短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