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臣服实验》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臣服实验》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年以来,无意间从播客等好几个不同渠道听到这本书。遂接受了上天的暗示,前阵买入本书,出差往返飞机上一睹为快。
书名《臣服实验》并不讨巧,让人咋一看以为是科学实验之类的科学书籍,很难勾起人的兴趣主动从书架上取下一看。本书其实是作者迈克尔辛格的一本自传,介绍了其如何自读书起,怀着开放自我的心态,通过臣服(surrender)于生命之流,听从上天的安排,从一个乡村冥想隐士,通过专注自身修炼,因为种种机缘被命运“安排”成为一名足具社会影响力的成功企业家的故事。
他:另一个自我
我们人生的一切拧巴和不愉快都在于我们试图控制这个世界。一旦事物发展的方向超出个人预期时,我们会与之对抗,抗争,而如果结果依然不尽理想时,抱怨,愤怒,沮丧负面情绪随之而来,甚至会放弃迷失自我。
这是普通人最惯常的情绪,因为我们作为其中个体,以为这就是我自己,因而无法感知个中一二,容易被其所奴役。幸运如辛格一般,在学生便“灵魂出窍”,把自己剥离出来,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当时当下的自己,质问“另一个自我”,这种情绪、行为因何而起,又何去何从。
能意识到“另一个自我”,即“他”的存在,无疑是每个人人生自省的开始。如何克服“他”的抗争,“他”的负面消极情绪,如何与“他”和平共处,乃至最终与“他”融为一体,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课题。遗憾的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这种体验。
臣服与无我
抽离这个“我”很重要。因为我们总是强调事在人为,人定胜天,这是现代启蒙运动之后,现代理想化个体的典型叙事模式。而正如书中序言作者李一诺所说:
做成一件事,首先因为这件事是一件对的事,所以如果不是甲做,也会有乙做。不是我做,也会有别人做。我们如果有机会做这件事,是因为我们恰巧在某个时间、某个情境碰到了这个机会,成为做成这件事的“工具”。那我们能做的,不是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而是把自己这个“工具”不断“变得更好”,把这件事做成。
即如辛格所言:向生命臣服,完全屈服于生命力量,接受命运带给你的一切。
实际上,作者提到的生命的眷顾和神迹,个人深度感同身受的。无数的缘分,巧合,让我们走到了今时今日今地。我们总是试图规划设计一切,而命运之河却让我们如此无可奈何。
作者说的臣服,类似道家的“无我”,即顺应生命的际遇安排,通过放下,释怀,让生活不再是干扰我们成长的障碍物,让之前的规划目标不再引发我们的各种牵挂,欲望和恐惧。即,如果我们能放下自己的这些欲望和恐惧,那就没有什么决定需要做,剩下的就是生活本身。
主动与利他
值得指出的是,臣服并不是被动的服从。一旦接受命运的安排,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做面前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的时候要像为宇宙工作一般。”如辛格,在林场建房如此,学习编程如此,修建禅院更是如此,一旦在做,就极尽完美主义。
另外一点印象比较深的是辛格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去监狱,通过以冥想为纽带,帮助狱友度化自我。这和巴菲特的内部记分卡如出一辙,利他实际上就是利我,是给自己加分。能量守恒,就如同书中提到的帮助辛格拿到商业土地证的警官,最后又何尝不是助己,若干年后得到了辛格的帮助。
看似玄乎的道理,需要个人不断地经历和修行才能领悟。这也是豆瓣上,很多人对这本书嗤之以鼻的原因所在。而人生最大的不幸,就在于年轻时,我们没有阅历,看不上或看不懂这些道理,年纪大了,又后悔没有早点领悟。这就是所谓的人之慧根和悟性吧,勉强不得。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95-6756.html读《臣服实验》有感
相关文章:
邀请函英文10-17
真挚的情感――读《噼里啪啦班的兔子》有感09-26
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12-07
抓娃娃机作文12-05
落叶即景作文12-05
排比的句子11-26
小班安全活动红绿灯教案04-03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1-22
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培训心得总结07-29
《两小儿辩日》教案07-23
念奴娇・井冈山原文翻译08-24
医疗废弃物管理自查报告12-25
林徽因句子01-13
人生感悟哲理句子09-06
老婆生日最暖心短句08-10
仓库年终工作总结08-30
电厂工作计划模板08-16
英文授权委托书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