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旋踵的成语故事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死不旋踵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
死不旋踵
【拼音】
sǐ bù xuán zhǒng
【解释】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示例】
入人之口,裂肝腐肠。宋・吕祖谦《管仲言宴安》
【用法】
作宾语、 状语;指 奋勇向前。
【近义词】
勇往直前
【反义词】
贪生怕死
【历史背景和出处】
“死不旋踵”出自《战国策・中山策》,原文描述了秦国士兵在战斗中的英勇无畏精神,他们把军队当作自己的家,将帅当作自己的父母,全军上下同心同德,抱着必死的决心,至死也不回头。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一往无前”,反义词则有“贪生怕死”、“畏葸不前”。
【使用场景和例句】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例如:“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为了新中国,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成语故事】:
“死不旋踵”原作“死不还踵”。这个成语,原出自《淮南子・泰族训》。原文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意思是: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墨子的学生有180人,他们都是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至死也不会回头的人物。《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传》里记载着“死不旋踵”的故事。东汉桓帝时代,宦官专权,与大官僚集团斗争十分激烈。世家豪族李膺做司隶校尉时,宦官头子张让的弟弟张朔做野王(现在河南省沁阳县)县令,贪赃枉法,凶暴残民,甚至杀戮孕妇。张朔害怕受到李膺的惩罚,于是畏罪逃到张让家里,躺在一根空心的屋柱内。李膺知道这个情况后,亲率役卒,冲进张让家里,砍破屋柱,把张朔捉来杀了。张让向桓帝告状,桓帝召李膺进宫,责问他为什么不先请示就把张朔处以死刑。李膺回答说:“现在我到任已经10天了,怕犯了积压案件的过失,想不到竟得了办案快的罪名。我自知有罪,死期就在眼前,但我并不惧怕(原文是“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请宽限5天,让我把那些坏蛋惩办完,卸了任再来受刑。”桓帝听了,回头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罪有应得,司隶校尉有什么过错?”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39-21616.html死不旋踵的成语故事
相关文章:
一日游小学作文02-26
绿草作文11-22
感受亲情作文11-19
好玩的公园作文08-26
2025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入口:http://ntce.neea.edu.cn/ntce/(已开通)05-08
高中学生评语(优秀15篇)07-30
市场跟踪总结05-23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范文10篇08-15
乡镇档案执法自查报告07-26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07-26
幼儿园教育实习总结01-24
2025年医院出纳年终工作总结 出纳年终工作总结个人版(通用5篇)01-07
生产领班转正述职报告10-25
2024年学生会部门的工作总结(14篇)10-05
大学生旷课万能检讨书12-14
慈善机构感谢信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