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对牛弹琴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对牛弹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公明仪
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公明仪的简介:
公明仪,战国时代人物。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后有宫庭乐师弥留之际,以为孺子可教,将毕生钟爱之琴馈赠于他。
对牛弹琴的典故: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启示: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成语出处: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出自汉代牟融编撰的《理惑论》)
后人由上述文献提炼出成语“对牛弹琴”。
成语寓意:
该成语典故原是嘲讽牛听不懂高雅的《清角》琴曲,只能听那些“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公明仪将高雅的乐曲演奏给一头牛来听,属于没有看准对象,实在是“乱弹琴”。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不了解“听众”的时候就弹琴,难免会产生“曲高和寡”的场面。[3]
该成语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说话也要看对象,对方听不懂,等于白费口舌[4]。在交谈时,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见,选择不同的话题,唯有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交谈的目的和效果。如果离开这个基点,即使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有道理,对他而言也不过是如风过耳。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39-20578.html成语故事:对牛弹琴
相关文章: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笔记12-17
我和诸葛亮过一天想象作文650字12-14
八十大寿的贺词11-26
《天净沙秋思》的扩写作文09-14
2025年云南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23日-8月13日02-25
请问南方医科大学自考专业有哪些?02-15
2024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成绩查询时间及查询入口(5月8日10:00公布)08-03
仙桃职业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03
国庆节诗歌09-27
专项经费自查报告08-10
闻到春天的味道的句子02-26
每日一句晚安心语朋友圈11-16
男朋友七夕发的朋友圈文案10-11
七月最后一天朋友圈句子08-02
最新交警双拥工作总结(十二篇)01-10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7-17
姜子牙观后感03-13
音乐教学技能大赛心得体会和感想 音乐比赛的心得体会02-20
情人节活动邀请函11-16
最新火把节邀请函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