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题乌江亭
古诗原文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译文翻译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注释解释
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壮士:指项羽。
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诗文赏析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3098.html叠题乌江亭
相关文章:
冬天雪的成语12-14
《花非花雾非雾》的经典台词11-30
个人教辅材料自查报告11-02
大学生调查报告09-18
初夏的文案09-04
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人民时评)07-15
形容风景的句子04-15
经典每日一签早安心语朋友圈03-12
开学激励语简短02-12
简洁的真诚的早安心语语录39条02-06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2篇)10-21
证券公司试用期总结08-16
个人投资合伙协议书04-21
晚上熄灯后说话检讨书10-18
幼儿园国旗下讲话稿《大雪》12-07
公司军训心得体会员工10-19
实验室管理心得体会1000字08-16
演讲稿概述(二)08-15
小学作文南通之旅12-05
四年级生活万花筒优秀作文11-30
赞美菊花的精彩句子11-16
初学物理的感受作文 物理感想作文09-28
西南医科大学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3-25
560分文科可以上什么大学12-10
三本和本科哪个好考11-28
山东纺织职业学院现在叫什么08-30
《史记张释之列传》阅读答案11-30
专升本公共英语专业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