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诗词赏析3篇
折桂令诗词赏析1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①,图画天开②。鹏俯沧溟③,蜃横城市④,鳌驾蓬莱⑤,学捧心山颦翠色⑥,怅悬头土湿腥苔⑦。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注释
①檐吻云平:言飞檐画栋,高与云平。
②图画天开,言风景如画,自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③鹏俯沧溟 :象大鹏之俯瞰海洋。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
④蜃(shen)横城市:象蜃景横理成城市一样。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的密度层,把远处的景物折射在空中或地面所成的奇异幻景。《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⑤鳌驾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中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六万岁一交焉。
⑥学捧心句:《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归而捧心而膑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这是把山拟人化,言山之苍翠是在学习美人的眉黛。
⑦怅悬头句:《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这里是下文所说的悼古伤怀的主要内容。
折桂令诗词赏析2
原文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赏析
此词借一个相思女人的口吻,写出了恋人之间的相思之苦。
第一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说自己本来是不会相思的,但刚刚学会相思,便害上了相思病。
第二句: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写害相思病时的症状,身体轻得像浮云一样飘荡,心思像春风中的柳絮一样飞舞,喘气像游丝一样似断还连。
第三句: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写自己就像一丝香气在此徘徊,相思的原因就是在盼望知道远行的那个恋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第四句: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这是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证候就是症状。相思病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灯昏昏沉沉的,月色朦朦胧胧的。本词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大量的比喻,把不可名状的相思情形描绘得栩栩如生。另外此词浅显易懂,也是一大特色。
折桂令诗词赏析3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重阳节。②张可久: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州)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
21.这首曲子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句?让作者产生这一感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3分)
参考答案:
21.最能表达感情的诗句:倦客思家。
原因:(1)传统节日 重阳节引起作者思乡思归之情。
(2)南飞的大雁让作者触景生情,产生思归之情。摘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3)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从而产生思归之情。
(4)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产生思归之情。
(赋分:诗句1分,原因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表述与答案相近即可得分。)
22.这三句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天际的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融入了作者的厌倦官场、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赋分:写出表现手法1分,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得分;对手法的具体分析2分。)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117.html折桂令诗词赏析
相关文章: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10篇08-15
餐厅与自助餐的基本礼仪08-10
环保的四字标语07-27
聊着天就把饭做了,想拥有这样的机器人么?06-19
读好人生三部书人生哲理01-12
贝多芬名言名句11-30
放风筝的唯美文案10-19
天气变冷注意保暖朋友圈说说08-23
防溺水安全工作计划05-08
历史教师教学教育总结与反思 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三篇)01-10
教学工作计划高中10-29
辞职信的标准格式08-17
优秀员工培训心得体会11-18
如何做出一份合格的吸引人的简历07-20
难忘的春游活动作文05-23
为感动为话题的作文300字03-12
我感受到了的魅力作文03-10
《我》初中作文300字02-19
2025年天津一级建造师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9月17日-19日06-07
昆士兰大学怎么样?什么专业好02-28
港城市有什么专业大学吗 香港JD的利与弊|港城市大学JD项目可延长至三年!02-08
河海大学的文科专业怎么样?11-19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06-16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