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荆轲《易水歌》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易水歌》
先秦・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
[1]易水:发源于今河北省易县,向东流入大清河。
[2]萧萧:风的声音。不复还:不再回来。这句说,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3]虎穴:虎豹的巢穴。蛟宫:蛟龙的宫殿。这句说,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作者简介:
荆轲(?一前227),战国末卫国(今河南鹤壁)人。先世为齐贵族,迁于卫,卫人称庆卿。秦灭卫,亡至燕,燕人称荆卿、荆叔。秦灭了韩国和赵国后,燕太子丹谋刺秦王赢政,结交了荆轲之友田光,因田光的推荐,尊荆轲为上卿。燕王喜二十八年,用秦亡将樊於期的头颅和内夹匕首的督亢地图出使秦国,欲乘机行刺。向赢政献图时,赢政展开地图,图穷而七首见。行刺未成,当场被杀。
赏析:
这首歌是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赢政,离开燕国时为前来送行的人歌唱的。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在座的人听到这首悲壮的歌都十分感动,“士皆目,发尽上指冠”。这是一个舍身赴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壮士的慷慨悲歌。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景象。第二句则充分表现了英雄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
当时秦国的势力非常强大,秦王自身英武过人,他的周围又戒备森严,刺杀他十分困难。为了坚定荆轲的信心,太子丹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送行仪式,率大臣由燕都蓟城(今北京市宣武区)直送到易水河边(今河北易县),并设宴饯行。刺杀活动没有成功,当“图穷匕首见”的时候,荆轲没有刺中秦王,但他不畏强暴、慨然赴死的身影却永远定格在中国历史的图卷中。
这首诗语言十分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1082.html荆轲《易水歌》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相关文章:
望月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11-23
带月的成语07-26
连续观察小鱼的日记200字10-05
520文案短句浪漫09-07
中元节条幅标语08-17
企业内部管理论文范文10篇08-15
温暖的早安朋友圈问候语摘录53条12-23
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报告10-15
动人的早安QQ问候语08-10
每日早安心语朋友圈36条07-05
最新医院事业单位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六篇)08-15
感谢老师的感谢信11-26
临时劳务用工协议书08-10
单位会议缺席的检讨书07-16
学生会个人工作心得体会09-19
学校团支部书记竞选稿09-13
推荐一本书四年级作文02-06
庆祝成立的贺词12-10
休学申请书09-21
流星优秀作文100字07-26
2024下半年北京幼儿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入口(查分时间11月8日10时起)11-09
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教案11-05
幼儿园教师考核评语(21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