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高原,青稞金黄。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市觉拉乡,200亩试验田被分割成300多块梯田。一片生长在盐碱地里的特殊饲草刚萌出嫩芽,正茁壮成长——这是经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蛋白草。
这批高原航天牧草一共有7个品种,是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培育的新品种,与普通饲草相比,其在盐碱地里抗盐耐旱的表现尤为突出,更耐得住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种植在西藏错那市觉拉乡的高原航天牧草。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7月17日移栽到大田的蛋白草是目前最后一个实验品种,生长迅速,每天可长高4-5公分。”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面选育基地负责人袁中权在田间介绍,该品种表现出极强的抗寒性,去年冬季经受严寒考验后,今年3月底在错那市试验田未经浇水施肥就自然发芽。截至观察时,植株最高已达2.5米,预计亩产量可达15-25吨,是目前错那市表现最优异的饲草品种。
正在接受采访的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面选育基地负责人袁中权。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袁中权算了一笔账,亩产15吨饲草,按70%的脱水量做成青贮饲料,可以产10吨。按照目前的市价,假设一吨饲草在这能卖1200元,除去各种成本,一亩地一年能产8000元的经济效益。
航天育种高原牧草选育实验基地里的植株。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除了这些饲草,去年9月26日错那本土的5个油菜品种和6个青稞品种搭载着十九号返回式卫星进入太空,享受了一次特殊的“旅途”,在宇宙射线和微重力环境下完成了基因重组。
当地村民在高原航天育种基地务工。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这些筛选出的品种不仅需满足性状稳定的基本要求,更要在抗盐碱地、产量、株型等指标上展现独特潜力。选苗育种也要经过层层严苛的‘体检’,优中选优。”袁中权说。
当种子完成太空之旅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返回的每一粒种子都是宝贝,经过“太空旅行”的品种要通过3年的地面选育,评估植物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搭载十九号返回式卫星进入太空的青稞品种。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当地人说我们错过了最佳种植期”,袁中权回忆6月初改良土壤时的质疑,不禁还是捏了一把冷汗。
好在这些种子凭借出色的基因,在播种42天后就长到60厘米,分蘖数达到10个,是普通品种的近两倍。据了解,青稞的这个生长期一般都是100~130天,而这个品种大约在115天。
未来,袁中权团队将继续监控和评估航天育种植株的生长情况,推广航天牧草和蔬菜种植技术,建立有机肥厂以改善土壤质量,让更多“太空种子”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4619.html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高原“旅客”上太空
相关文章:
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动能(环球热点)07-05
读懂中国经济的成长壮大之道05-20
感谢体育老师的话语11-19
施工单位技术员年终总结11-30
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11-21
it运维述职报告范文10篇08-15
精神科自我鉴定07-07
购房委托书12-23
社保代办委托书07-26
2025劳动育儿心得体会03-19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02-12
安全员岗位竞聘书09-12
初二中秋节的作文09-20
独立自主的寓言故事9个09-14
树叶三年级作文300字09-06
法律作文300字08-26
初中毕业后想学汽车维修技能去哪里比较好?10-10
2024年甘肃经济师考试时间:11月16日-17日08-03
高尔基《童年》习题及参考答案11-09
小班健康小手帕教案及反思11-05
《菊》阅读答案08-08
救援应急预案04-15
二级民族医院评审细则范文8篇08-15
7月20日人类月球日宣传标语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