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风沙卷起时,什么也看不见,连来时的脚印都会被瞬间抹平,迷路是常有的事……”6月15日,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拉特勒克村艾西曼区域,努尔吉马力·艾木都拉向“环着沙漠看新疆”大型全媒体采访团记者讲述她参与区域生态治理的经历。
艾西曼区域是阿克苏河冲积扇扇缘洼地汇积的艾西曼湖及周边区域,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部。作为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要战场,该区域承担78.85万亩荒漠化治理任务。
努尔吉马力是阿瓦提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她见证着艾西曼区域从不毛之地到绿意盎然的蜕变。
刚开始参与荒漠化治理时,“天天跑艾西曼”成为她的工作日常。“我每天过来教工人如何挖坑、栽苗、浇水。”努尔吉马力说,挖多深、多宽,浇多少水都有讲究。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幼苗被动物啃食,每株幼苗根部都要用铁丝网进行固定。就这样,艾西曼成了努尔吉马力另一个“工作地”。
6月15日,阿瓦提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努尔吉马力·艾木都拉向记者展示如何利用铁丝网防止幼苗被动物啃食。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
每次母亲打电话问:“在哪儿呢?”
“艾西曼呢!”
“一个女孩子,天天跑艾西曼!”母亲总是埋怨道。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家人们对努尔吉马力有更高的期待。不过,努尔吉马力认为,天天在外面风吹日晒不算什么。唯一迷茫的是,她不太敢相信,眼前那片光秃秃的沙山,会有植物能存活。
“我感觉自己在干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努尔吉马力有些绝望,甚至想辞职。
2021年冬天,第一批苗子按照要求基本栽种完。2022年春天,偶然一次,当她再次来到艾西曼时,她惊呆了。几丛低矮的、灰扑扑的梭梭枝条上,竟怯生生地缀着点点新绿!
那绿,极淡,在漫天昏黄里几乎难以察觉,却像黑夜中点燃的第一支火把,让努尔吉马力眼前一片光明。
描述这些时,努尔吉马力的眼睛红红的!她决定留下来继续干,好好干!
此后,“天天跑艾西曼”不再是母亲的抱怨,而是努尔吉马力刻进骨子里的使命和担当。
三年时间,艾西曼区域通过合理利用阿克苏市、温宿县的再生水资源及季节性生态水资源,促进原有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与恢复,采用人工植苗、播种、补充灌溉等方式恢复荒漠旱生植被,在区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荒漠生态系统。
如今的艾西曼区域,湿地面积不断增加,成片的梭梭树、红柳等植物蓬勃生长。一度难觅的塔里木兔、狐狸和野鸡等野生动物,不时显露踪迹……它们在这片重归宁静与和谐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
6月15日,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拉特勒克村艾西曼区域,满眼都是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
记者采访时,忽然刮起一阵风,似乎是在发出挑衅。“以前这种天气,得把自己捂严实了,不然眼睛都睁不开。”努尔吉马力指着远处的大片绿色,满满的自豪感。
眼下,努尔吉马力工作之余,依旧天天跑艾西曼。
“习惯看着它们长大,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慢慢长大,从一点点绿到一大片绿。”她说。
不过,现在守护这片来之不易新绿的,不再是她孤单的身影。
努尔吉马力指着远处梭梭林中的几个身影:“看,那是古再丽努尔·图拉。她以前守着几亩田,日子紧巴巴。现在,夫妻两人都是这片林的护林员,在家门口就能领上固定工资,生活更有底气了。”像古再丽努尔这样走出家门、拿起巡护记录本的村民越来越多。
一份稳定的收入,让他们成为了守护家乡“绿色长城”最可靠、最接地气的“哨兵”。他们的笑容,是这片绿色带来的最温暖的回报。
苗子活了,荒山绿了,努尔吉马力有了新的希望。
“如何让这些绿色生金,让老百姓的腰包也能鼓起来?”说这些时,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沉甸甸的期盼。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2132.html环着沙漠看新疆丨“天天跑艾西曼”的绿色守望者
相关文章: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发朋友圈简短句子06-23
阳光正能量的励志名言11-16
宋代茶百戏随笔08-31
评价一个人善良的话07-05
高三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02-19
节能工作计划10-01
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21篇)09-09
公司员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十四篇)08-09
合作生产卷烟税利评价探析08-15
已离职工作证明12-20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家长代表发言稿02-19
初中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11-14
请柬邀请函07-26
避暑山庄湖区导游词07-17
描写的初中作文08-07
蚕以食桑故能成丝八年级作文02-26
最新亚冬会观后感02-12
贫困家庭救助申请书12-12
2025年四川二级建造师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5月10日-11日02-20
中班元旦节安全教育教案01-03
感恩祖国班会主题班会教案12-0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07-23
《郑人逃暑》文言文赏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