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的东西太多啦,真恨不能一天掰成两天用!”在江苏南京栖霞区迈皋桥初级中学,跟岗教师王娜刚从一间教室听课出来,就风风火火地冲向另一间。她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听课笔记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大半本。
王娜是青海西宁湟中区第一中学历史教师。2014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做出了和爷爷、父亲当年同样的选择——回到青海,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青春。这次,她是被市里“西才东育”计划选送到南京交流学习的。
“出来才知道,我们和东部教育最大的差距不在硬件,而在观念和方法!”初到南京,王娜就被一次“AI课堂”教学观摩震撼了,“借助智能互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角。课堂那叫一个‘燃’!”
为期一年的交流已过去大半,收获满满的王娜也规划好了回西宁后的“教改路”:“做一个启发者而不是灌输者,让孩子们通过高效化、个性化学习‘发现自己’。”
“现在来西宁干事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大家普遍反映,生活工作条件都满意,最大的‘难关’在于:职后素质提升跟不上。”西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谢秀平告诉记者,“我们决定:借助东西部人才协作交流机制,一面把东部的老师‘请进来’教,一面把我们的人才‘送出去’学。”
于是,2019年起,西宁聚焦医疗、教育、农业技术等重点领域行业,选派一批批专业技术骨干赴南京,开展为期半年至一年的跟岗锻炼。
这场跨越数千里的“取经”之旅,能学到什么?
“眼界、思路和技术,统统能转化成产业振兴的加速度!”在南京市六合区挂职锻炼的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乡长李莲娜深有感触。
刚到南京3个月,李莲娜已走访调研了18个村镇社区,实地观摩了21家企业。“特色种植,电商销售,企业服务……”她把学习所得详细记录下来,又结合湟源实际认真梳理。眼下,她正忙着为湟源鸽业养殖户与南京相关企业牵线搭桥,让湟源的鸽子“飞”向更远更大的市场。
从东部学成归来的人才,为西宁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南京的智能温室,我看到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光照,精准调控农作物生长环境。再看家乡的农田里,乡亲们还得弯腰查看作物长势……”回到西宁后,湟中区种子站技术员王小萍立即行动起来,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诊室,95后中医师刘文英正在为患者施针。在南京市中医院跟岗锻炼期间,她习得了一手针灸绝活,也牢牢记住了师傅的话:做医生就得竭尽全力钻研医术,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我们正全力拓宽人才交流网,已经和上海市、湖北天门市建立了人才合作机制。将来的‘人才共享行动’,一定会涵盖更广、水平更高!”谢秀平满怀信心地说。
(本报记者 王雯静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高贤明)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1283.html西宁:东西携手,资源互补育人才
相关文章: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丨“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07-11
简洁的温暖的晚安心语朋友圈摘录01-19
简单的哲理的人生语句29条01-12
简短的励志语录78条12-10
最新毕业祝词08-21
项目部技术员年终个人总结04-15
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12-05
实习证明电子版08-04
数学作弊检讨书12-09
最新土木工程简历01-12
防止校园欺凌共创文明校园广播稿11-02
军训学生心得感想10-05
文秘职称考试条件09-27
五年级堆雪人作文500字01-12
鸿恩寺公园优秀作文400字10-12
鼓浪屿作文09-14
我的假期生活08-10
2025年陕西高级经济师报名时间及报考条件:4月10日至4月20日04-07
华中师范大学有哪些冷门专业01-24
悉尼大学商科本科是怎么选专业的12-24
2024上海杉达学院在湖南怎么招生的11-18
《狼和小羊》教案11-05
笨老鼠教案09-28
优秀班主任评语【最新7篇】07-23
歌颂雷锋的诗歌03-10
毕业诗歌08-02
新学期数学学习计划作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