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宵节手抄报素材
在各个领域,大家都接触过不少的手抄报吧,手抄报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5年元宵节手抄报素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宵节手抄报素材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据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虾米等。还有菜馅元宵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称“五味元宵”,寓意勤劳、长久、向上。
传统的制作方法,南方做汤圆,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
元宵节作文
今天,父亲、母亲带着哥哥、大姐姐、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灯。
“哇!好漂亮啊!”大姐姐情不自禁的惊叹了一句。我们首先看到了和谐门,那悠扬舒缓的音乐让大姐姐和妹妹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
我喜欢“十二生肖”那组灯,瞧,龙在“嚓!嚓!嚓!”的打小钹,蛮有节奏的!猪用尽全身的力气“咚!咚!咚!”的抡着槌子敲大鼓……锣鼓喧天,笙箫齐鸣,十二生肖音乐会给元宵节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我和大姐姐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最后面是什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和大姐姐异口同声地叫了一声。原来是威震四海的托塔李天王的塔矗立在前面。只见塔内缓慢的旋转着人民币的画面,我想大概是恭喜人们发财吧。实在是太随人愿了!
我们又赶到了父亲、母亲那里,这时他们正兴致勃勃地看着“空城计”呢!只见诸葛亮稳坐城头,不慌不忙地弹着琴,真是一种处变不惊、沉着镇静的大将风范啊!
今晚真是五彩缤纷的花灯连成片,熙熙攘攘的人群汇成海,欢歌笑语形成潮啊!我们一家人也都沉浸在元宵节的欢乐中。
元宵节祝福语
1、汤圆是圆圆的,代表幸福是年年的,月儿是圆圆的,代表爱情是甜甜的;好梦是圆圆的,代表好运是连连的。元宵节祝你好事成双,合家团圆!
2、汤圆汤圆。真诚的芯在摸爬滚打中历练。即使赴汤蹈火,几度沉浮,把甜美送给人间。我们品尝着汤圆,感悟着人生的苦辣甘甜。元宵节快乐!吃汤圆了吗?
3、汤圆圆,人圆圆,欢天喜地闹元宵,赏花灯,放花炮,好运福运来报道,送祝福,表心意,愿你幸福永相伴,发短信,送吉祥,元宵佳节合家欢。
4、汤圆圆,月圆圆,我的祝福也圆圆:梦圆圆,财圆圆,寿圆圆,情圆圆,福圆圆,运圆圆,家圆圆,人圆圆,愿圆圆――元宵节愿你吉祥如意万事皆圆圆!
5、汤圆圆圆,月亮圆圆,家里人团团圆圆;事业圆圆,爱情圆圆,亲朋好友好梦圆圆、 好事连连、 好运气源源不断。祝元宵佳节快乐、 吉祥。
6、汤圆圆圆的又香又甜,阖家欢乐庆团圆。幸福藏在汤圆里,吉祥如意年。祝福亲爱的朋友:元宵节快乐,生活永远幸福美满团团圆圆。
7、汤圆粘粘,情谊缠绵;汤圆圆圆,花好月圆;汤圆鼓鼓,齐天洪福;汤圆白白,快乐无邪;汤圆大大,好运呱呱。预祝您元宵节合家团圆,快乐无边!
8、提前为你在手机上布置两个美满灯笼,独处时会让你很温暖,聚会时会让你更开心,与人分享会让更多的人在元宵节更快乐幸福!
9、天上的月儿圆,锅里的元宵圆,吃饭的桌儿圆,你我的情更圆,就像元宵一样黏黏呼呼团团圆圆。
10、天上繁星晶晶亮,地上彩灯换色彩;天上明月寄相思,地上汤圆寄团圆。又逢一年元宵节,温馨祝福送心田;健康吉祥送给你,愿你梦想都实现。元宵快乐!
11、天上月儿圆,地上花争艳;花好月圆过好年,月圆人缘乐团圆;甜甜蜜蜜吃汤圆,事事如意好事连;祝您元宵合家团圆!幸福快乐赛神仙!
12、天上月儿圆,碗里汤圆儿甜,发个短信祝愿,愿你:爱情像汤圆儿甜蜜蜜,亲人在身边不分离,事事顺心,天天如意!元宵节快乐!
13、天下之友无数,以投缘为佳;天下之谊无尽,以适己为悦;天下之爱无穷,以知音为贵;天下之情无量,以称心为重!祝您元宵阖家欢乐,事事如意!
14、团团圆圆过元宵,张灯结彩闹新年,元宵节快乐,幸福快乐的你一定要帮怕蛀牙的我多吃几个元宵哦!祝你能长得和元宵一样可爱!
15、团圆包着快乐,平安裹着祥和,宽容混着理解,支持粘着信任,如意滚着开心,兴旺盖着天伦。元宵节,锅里碗里心里都是愉快。
16、团圆一句话,带着温暖,开心一句话,带着祝福,元宵一个节,带着吉祥,花灯一片光,带着喜庆,十五一轮月,送来圆满,元宵佳节送祝福,祝你快愉快乐,平平安安。
17、万里爆竹响,千家灯火亮。月亮庆团圆,饺子送清香。灯谜助雅兴,诗酒话吉祥。最喜元宵夜,花开人脸庞。祝元宵快乐!
18、元宵节将至,教你几种汤圆做法:“开心火”炖汤圆、“热情油”炸汤团、“欢乐锅”烹汤圆、“健康水”煮汤圆。无论怎么吃,都愿你元宵快乐,团圆享乐!
19、微笑是火,快乐是锅,祝福是元宵,愿微笑的火点燃快乐的锅煮着快乐的元宵,那祝福的飘向永远快乐的你,祝元宵节快乐。
20、为答谢那些“对我的短信一往情深,对我的祝福铭记于心,对我的传情痴心不悔”的所有朋友,值此元宵节来临之际,特发祝福一条,愿你节日快乐行好运。
21、为你煮碗汤圆,加上幸福,和着心愿,给你最温暖的元宵祝愿,让阵阵初春的晚风吹拂你的心田,让手机铃声轻响我的思念,祝福你元宵快乐,生活顺心。
22、问世间,何为贵?山以青为贵,水以秀为贵,物以稀为贵,月以明为贵,人以正为贵,友以挚为贵,情以真为贵,我以你为贵!祝你元宵节快乐!
23、我把无穷的祝福绽放在锦绣的月光里,无边无涯穿越遥远的天空,祝月圆、 汤圆、 情缘,梦圆!元宵节快乐!
24、我的心我祝我愿,真诚地为你祝愿:愿你在这一年里平安、 快乐。元宵节快乐!
25、我的元宵短信,收到人的春风得意,阅读的人工作顺利,存储的人爱情甜蜜,转发的人大吉大利,删除的人依然好运气!亲爱的,元宵节快乐呀!
26、我抢在佳节月圆前头,抢在花灯点亮前头,抢在汤圆下锅前头,抢在举国欢庆前头,抢在将要到来的铺天盖地的祝福短信前头,给你发条短信,祝元宵节快乐!
27、我让清风捎上思念,我让明月带去问候,在这月光如水,爱人如梦的时候……元宵节快乐!
28、我心我祝元宵节:生活正当午,金币不胜数,做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随心舞!
29、我用祝福的面粉,和上幸福的水,加上思念的馅,开着关爱的火焰,煮出甜蜜的汤圆送给你!祝你开心长长久久,甜蜜永永远远!元宵节快乐!
30、我预定了十五晚上花灯的第一束彩光给你,祝你快乐!预定了元宵节的第一碗汤元给你,祝你圆圆满满!预定了的大红灯笼给你,祝你一生红红火火!
31、嘻嘻!人家说左脚鞋带松了代表我想你,右脚鞋带松了代表你想我,我坏坏的把右脚鞋带解开,却发现左边的鞋带在不经意间松开了。元宵节快到了好想你!
32、喜庆元宵佳节,我祝你:日圆,月圆,圆圆如意。官源、 财源,源源不断。人缘、 福缘,缘缘于手。情愿、 心愿,愿愿成真!元宵节快乐!
33、喜喜的,是节日;圆圆的,是汤圆;黏黏的,是情谊;滑滑的,是日子;美美的,是生活;溜溜的,是好运;浓浓的,是祝福。元宵快乐!
34、喜喜的是节日;圆圆的是汤圆;黏黏的是情谊;甜甜的.是思念;滑滑的是日子;溜溜的是好运;浓浓的是祝福。元宵愉快!
35、元宵节到了,愿你一切的烦恼都“宵”去,一切的厄运都“宵”去,一切的折磨都“宵”去,一切的苦难都“宵”去,生活自在又“宵”遥。
36、鲜花会凋谢,爱情会失温,朋友之间,只有真挚的付出感情,才能收获真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想要告诉你,朋友,感谢你,祝你元宵快乐!
37、相思,是每晚的魂绕梦牵;相思,是每夜的辗转难眠;相思,是每天的坐立不安;相思,是每日的望眼欲穿;遇到你,相思成为了我爱的主旋律!就是想你!
38、香味飘,好运到,吃一口幸福元宵;花灯没,佳人笑,尝一口甜蜜元宵;如意随,吉祥伴,品一口幸运元宵;祝福语,随铃到,读一读祝福元宵。祝幸福天天,快乐每一秒!元宵节快乐!
39、祥瑞的鲜花为你而开,欢乐的硕果为你结,幸福的甜蜜为你而酿,平安的阶梯为你搭,祝福的短信为你而写,祝你元宵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40、宵灯伴你锦绣前程事事通,月圆情缘财源愿愿随心!欢乐今宵!元宵节快乐!
41、元宵节到了,祝你今后的日子像黑芝麻元宵般健康,像桂花元宵般香甜,像五仁元宵般丰富,像豆沙元宵般细腻延绵。吃下这碗元宵你将永远幸福!
42、新年的余音还未退去,又迎来元宵的喜庆,在这快乐共同分享的时刻,短信也一起分享,祝你在元宵夜吃好看好玩好乐好!祝元宵夜快乐!
43、新年的余音还未退去,又迎元宵的喜庆,在这快乐共同分享的时刻,短信也一共分享,祝你在元宵夜吃好看好玩好!元宵夜快乐!
44、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过,过去的岁月已经走过,发生的故事已经说过,美好的希望还在眼前,真心的祝福还在耳边,愿你元宵节快乐,永远幸福!
45、新年第一轮月圆照人间,花好月圆群灯艳,汤圆圆圆香又甜,亲人团聚庆团圆。祝福你:春风春雨春常在,花好月圆人团圆。预祝元宵节快乐,生活幸福美满!
46、新年过后又上元,离家郎君几日还,今夕玉盘银光满,渴望围炉品汤圆。元夜明镜照人间,邻家笛笙未曾眠,敢问明月向我诉,天地情人可团圆。元宵节快乐!
47、新年月圆人团圆,汤圆圆圆香又甜,花好月圆群灯艳,亲人团聚庆团圆。祝愿你:春风春雨春常在,花好月圆人团圆。元宵节快乐,团团圆圆!
48、幸福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一份完美的事业。你一定会拥有!祝元宵节快乐
49、烟花 爆竹空中叫,张灯结彩闹元宵,猜谜语,踩高脚,吹唢呐,人欢笑,喜迎新春唱歌谣,祝福新年好收成,合家欢乐幸福到。祝您蛇年安康,元宵节快乐!
50、烟花自不必言说,必然绽放夜空;灯笼又何须称道,早已是街市满巷;元宵在锅内翻腾,庆祝合家欢聚;短信在彼此传递,诉说我们情谊。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的来历传说
1、汉文帝定名元宵节
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
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2、汉武帝提倡放灯
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3、汉明帝燃灯礼佛
东汉明帝时,蔡口从印度求得佛法回来,明帝就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去张灯以示礼佛。为纪念佛祖神变,这天就要举行燃灯法会。为表示对佛祖的尊敬和虔诚信仰,明帝要求士庶全民一律在这天张灯张灯结彩,唐代诗人崔夜曾有《上元夜》六首,其中有“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无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等句,描写的就是唐代元宵之夜燃灯火的灿烂情景。
4、道教祭神礼仪
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又为下元节。合成为三元。昊自牧在((梦梁录》中说,这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这天信奉道教的人们要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他来赐福,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形态新颖的花灯也不断出现,观灯赏灯者多如穿梭,于是便称为闹花灯了。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城池中的佛道两家活动各自进行、互不相伤,这样使元宵之夜的文化内容更为丰富,人们观赏的场面也更为热烈。
5、学子入学要开灯
相传唐太宗时,为了鼓励儿童们读书,下旨要求每个儿童都要人学,人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灯。即让每个学生带一盏花灯到学校,由教书先生一一给他们点亮,这象征学子们前途光明。到清末民初时,私塾还大都在正月十五前后招生开学,这与唐时元宵人学开灯习俗有关。后来都是年中人学,到第二年夏天为一个学年,开灯习俗就不存在了。
6、古时火的崇拜、农业劳动和祭祀
远古人类火崇拜的演化发展,才是最遥远的元宵闹灯火的宿根。远古时人们为了驱避野兽和恶鬼,便举火把为摊,年年春秋两次进行,这是元宵灯火活动的源头。古时农家养蚕,正月十五要点灯到田里去照天蚕,以祈蚕茧丰收,并且对丰欠进行预测,说灯火之色若偏红预兆天旱,偏白则可能有水涝。照天蚕之后要把所剩蜡烛藏在床头,认为这样可以对蚕桑生产带来好处。此俗主要曾在江浙闽等养蚕缥丝地区存在。后来照蚕灯盏花样越来越多、越做越精美,就形成了照天蚕闹花灯的娱乐性活动。现在少数民族中,还有火把节年年举行,便是古摊活动的遗存。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歌谣和传说。比如河北省隆尧县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闹花灯。花灯挂在大门口,消灾避难迎丰收。”为什么正月十五闹花灯呢?传说在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玉皇大帝想看看人间的景象,就和王母娘娘带着七个女儿打开南天门向下观看。看着看着,仙女们就着谜了,偷偷地下了凡。
玉皇大帝知道后,马上派人捉回她们,严厉地教训道:“人间怎比天上好?天堂有福你不享,下界人间灾难重,千万不能恋红尘。”七仙女说:“我们看人间比天上好,山青水秀,男耕女织,自由自在,我就是向往人间。”玉皇大帝听了非常气愤,下令把七仙女打人牢房,好好看管。其实玉皇大帝也知道人间比天上好,他不愿让人间的美好超过天上,怕引起神仙纷纷思凡,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要在正月十五派天兵天将去烧毁人间。七仙女听说这件事后,就偷偷地派人给大姐送了信。大姐听说后,就派人下凡把消息告诉人间,让他们在正月十五家家门口挂红灯,大放鞭炮。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家家门口都挂上了红灯,还大放鞭炮烟火。一时间火光映红天空。玉皇大帝见人间真的起了大火,就让天兵天将撤回。这样人间才避免了一场大灾难。也有的说,玉皇大帝痛恨人类浪费粮食,派关公去把人间烧光,关公舍不得毁灭人类,就让人们正月十五点灯点火放鞭炮。玉帝一看人间起了大火,就以为关公执行了自己的命令。这样人类就保存了下来,所以至今人们十分崇拜关公。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的习俗介绍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称“汤圆”“圆子”“水圆”“汤丸”“浮圆子”“乳糖圆子”,生意人美其名为“元宝”,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与自然天象有极微妙的对应关系。“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表达了人们全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说起汤圆,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掌故。话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反对,手下逢迎者引《巴陵县志》说“圆、元语同,又有完了义”,说“元宵”谐音“袁消”,乃诅咒之词。袁听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汤圆。但这个传说一直未见文字依据。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
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
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
我国民间所产生的灯谜浩如烟海,千变万化。人们有时用“像老虎一样难以射猎”来形容谜语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其中用文句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灯谜文化至今风韵不绝,特别是到了元宵节,不少地方于街道闹市悬挂灯谜让人猜射,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如今,民间猜谜已不限于元宵,有的地方平时朋友相聚也会猜上一阵子灯谜,猜谜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
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元宵节古诗
1、《台城路・上元》
(清)纳兰性德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 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韶光忒贱。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2、《金菊对芙蓉・上元》
(清)纳兰性德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正上林雪霁,鸳鸯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 ,别自关情。
3、《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 ,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4、《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5、《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6、《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7、《折桂令・元宵》
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8、《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9、《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0、《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02-11409.html元宵节手抄报素材
相关文章:
砍价日记11-01
应急预案优秀09-27
2025年酒店个人工作总结04-15
客服培训心得体会总结03-27
二年级家长会教师发言稿12-20
新学期新气象广播稿12-05
难忘的一天小学作文12-24
取消侯课,放飞快乐作文12-05
高尔基的名言读书09-28
三年级想象作文09-15
2024年初级经济师考试时间11月16日-17日 网校新课推荐!10-16
近几年军校在辽宁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军校录取分数线)09-10
成语“七步之才”的故事09-27